400-0471-789

国家级中小型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400-0471-789

共青团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四大窍“门”

信用商会

发布时间:2022-06-09

全团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上海召开,参会的小伙伴们一定倍受鼓舞吧!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如何相处?“伙伴式互动合作关系”,这是上海的答案。 

今天,我们为各级团干部和关心青年社会组织成长的各方人士,归纳整理共青团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四大窍“门”!

       近年来,上海的青年社会组织已成为团组织履行根本职责可依靠的重要力量,联系服务社会组织本身也是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组织的人才也成为团组织重视培育的重要资源。

       过去青年碰到问题可能首先想到找共青团,但现在他可能直接找政府,也可能找跟他联系更密切的社会组织,而一些社会组织的活动比团组织更有吸引力和冲击力。共青团组织正感受到来自青年社会组织的压力:为什么很多社会组织没有资源,没有固定场地,大部分人还是兼职,可就是能吸引青年人?

       共青团与社会组织的进一步联系互动,是大势所趋!

1、 “老师”请进门

       去年五四前夕,团上海市委要求每一名机关干部都要与至少一个青年社会组织结对。这一次,上海团组织动真格的了。今后的要求是,不论你是不是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的干部,都要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团组织和团干部要看看,这些年越来越有活力的青年社会组织究竟是怎么运作的,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反过来促进团组织的成长。

       一方面,团委的机关干部主动与青年社会组织联系,共青团的一些重要活动主动邀请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互动;另一方面,青年社会组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仅凭自身资源仍缺乏发展渠道,需要团组织的对接和服务。

       最近几年,上海市各级团组织共为64家社会组织解决了登记注册问题。此外,团干部们还帮助更多社会组织进入社区、找志愿者,包括帮助他们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开展横向联系。

2、 资源送上门 

       共青团组织正形成清晰的思路:团组织不可能做成PE,直接投资社会组织,但可以做成“淘宝网”,把为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的枢纽平台做大做强,力争成为资源的枢纽、信息的枢纽、人才的枢纽。团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与青年人,绝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人家要看你共青团这个平台是不是有价值,有价值,他才愿意附着到你这儿来。

       在团上海市委刚刚一期“新青年说”讨论活动中,青年社会组织代表、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合作发展总监张利道出了很多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无奈,“我们不知道政府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哪些项目他们能放手让我们做,他们愿意为此支付多少报酬?”

       团市委对此的回应是,团组织应该成为连结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这两方面的纽带。团组织一方面要把很多社会组织的情况摸清楚,把情况向党政反映;另一方面,也要把党政支持社会组织的政策向社会组织普及,让上下信息对称起来。如之前做过的小微企业服务手册。严格说起来,服务手册上全都不是团市委自己的东西,但把散布各处的资源整合起来告诉有需要的青年,这就是团市委的贡献。

3、 人员“一家门”

       团上海市委将团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定位为“伙伴式互动合作”关系。这种“互动”包含理念互动、组织互动、项目互动、资源互动和人员互动5个方面。今后一段时间,团市委将在这一“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与青年社会组织进一步“深度合作”。

       其中的“组织互动”与“人员互动”颇具超前意识,全国其他地区团组织均尚未推出类似政策。

       组织互动包含6种多样并列模式,即纳入式(即直接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挂靠式(即团组织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枢纽式(即通过青年家园等枢纽实现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身份式(即团组织、团属社会组织、青年社会组织的骨干互相担任理事、会员等)、项目式(即团组织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引导、激励和评价)、松散式(即团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仅存在松散联系的关系)。

       而在人员互动方面,上海团组织注重对青年社会组织优秀人才的激励和举荐,比如将青年社会组织优秀人才纳入市级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和各级青年人才培养序列,推荐更多青年社会组织领军人才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等。

       一个重大利好是,上海团组织正有意探索团干部和青年社会组织人才“陪伴式成长”机制。比如“互相挂职”,把社会组织作为团干部挂职锻炼的一个领域,并推荐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到团委锻炼,以促进“理念共融”。

       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总干事、上海社会建设青年人才协会秘书长闫加伟更是提出大胆设想,“如今从企业里遴选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地方专职团干部的事儿已并不鲜见,未来,从社会组织中遴选团干部,也不是不可能”。

 

4、 找青年有门

       如今,除了学校、行政事业机关里的年轻人外,要想再像过去那样通过团组织精确地找到年轻人已非易事。传统的农村团支部早已联系不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各行各业的外资企业也很难建立团支部来联系“白富美”、“高富帅”们,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农村进城务工青年由于工作不稳定也很难被找到。

       通过“青年社会组织”来找年轻人,倒是一个好方法。

       上海向阳花公益社,一个专做“留守儿童来沪与父母团聚”项目的青年公益组织。仅在这个组织里,就能找到留守儿童、在沪务工青年、外资企业公益人士等三大类平时通过团组织不易找到的年轻人。

       向阳花公益社的负责人孙冰介绍,与团上海市委建立联系后,公益社近期接到一些来自企业、政府的项目,“团市委给我们支持,我们今后一定也会反哺它”。

       彭浦街道团工委书记邬晓鸣3年前正式结束了街道团委“孤军奋战做公益”的生活,他与一家公益组织合作,开启了社区公益的新模式。

       邬晓鸣在2010年“千人看世博”项目中,组织社区50个贫困家庭学生和50个藏族孩子一同参加,活动的具体落实被交给了一家公益组织。此前,无论是街道团工委还是文明办的活动,都是运用体制内的资源开展,这是街道第一次与青年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尝试。

       同样是一个助老的活动,以前街道开展的形式无外乎将老人聚集起来,让志愿者唱个歌、跳个舞,而现在,NGO会用他们的渠道引入老年陶艺课,教老人做陶艺,老人还可以讲述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重社区民生需求,重生活实际,公益组织的项目新颖度和执行力让邬晓鸣对NGO慢慢有了由浅入深的认识和认可。

       这正是团上海市委希望看到的结果——团组织帮助青年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继而通过青年社会组织影响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团上海市委相关工作负责人说,“参与共青团的活动或许不是青年人生活的必须,但参与公益,正越来越朝着‘生活必需品’方向发展”。 

文 王烨捷 周凯

本栏目由青春上海媒体中心与团市委研究室联合推出

投资意向表